常见问答

您的位置: 首页 > 江南官网登录入口 > 常见问答

2019-2024年中国润滑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发布日期:2024-02-11 来源:常见问答

  润滑业的产业链相对完善,分为上游的石油初级炼制行业和添加剂行业,中游的润滑油制造,下游的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工程机械、能源化工等润滑油应用行业。根据2013-2018年的数据看,中国润滑业的工业总产值与GDP增长情况基本保持一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国家对环境的关注度提高(如国六排放标准),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延长发动机油换油期、降低对尾气处理装置及对排放影响、提高燃油经济性以及进一步严格的环保法规,都将继续推动车用润滑油质量的发展。未来润滑业的竞争将逐步摒弃低端的价格竞争,变为产品和品牌的竞争,客户的需求慢慢地向定制化、精细化转化,给润滑油公司能够带来了技术服务能力的新挑战。(《2019-2024年中国润滑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200页,可点击下载:

  1.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行业中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下的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列,具体包括全损耗系统用油,脱模油,齿轮用油,压缩机用油,内燃机用油,主轴、轴承用油,导轨油,液压系统用油,金属加工油,电器绝缘油,热传导油,防锈油,汽轮机用油,防冻液,热处理用油,工艺用油,蒸汽汽缸用油,特种油,其他润滑油;

  2.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下的专项化学用品制造行列,具体包括:矿物油用配制添加剂:原油添加剂、燃油添加剂、润滑油用添加剂、防冻剂、解冻剂、其他矿物油用配制添加剂;

  3.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下的石油及制品批发行列(成品油批发和进出口: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其他成品油批发和进出口)、机动车燃油零售行列(机动车润滑油及其他油品零售)。

  按照应用领域,润滑油可分为工业润滑油与交通润滑油。交通润滑油长期占润滑油需求的主要部分,占比约58%,工业油需求量占比约42%。

  润滑业的产业链基本完善,大致上可以分为上中下游环节。产业链上游为石油初级炼制行业和添加剂行业,产业链中游为润滑油制造,产业链下游为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工程机械、能源化工等润滑油应用行业。

  润滑油工业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晴雨表”,与宏观经济和汽车、机械、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国内产业体系的调整,工业增速放缓,必将影响我国润滑油消费需求放缓。

  我国润滑业管理体制为宏观指导及协会自律管理下的市场化竞争体制,从事该行业的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依法管理。

  2016年9月,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促进我国润滑油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发达国家,润滑油消费量与GDP的比例相对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但是作为发展中的国家,我国的润滑油消费量与GDP比例相对不平衡,这其中既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因素,但是更多的原因要归属于我国的润滑油消费不合理以及浪费。目前我国润滑油的消费强度远高于世界平均和发达国家。

  在技术创新的政策驱动下,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呈明显上升态势。2013-201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至3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成为润滑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车用润滑油作为润滑业的重要支柱,随国家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亟需开放更加专业精细的技术,这对行业成本提出更大的挑战。行业领先企业尤其是跨国润滑油企业在技术方面的领先性也对本国润滑油企业提出更高的研发技术要求。根据2013-2018年的数据看,中国润滑业的工业总产值与GDP增长情况基本保持一致。

  根据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截至2018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4000万辆;而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其中汽车2.5亿辆。随着我们国家机动车新增量、保有量以及总行驶里程的持续增加,车用润滑油需求也逐步增加,车用润滑油消费量在未来将继续维持上升的态势。内燃机润滑油是车用润滑油核心品种,主要使用在于汽车、铁路机车、船舶和其他工业机械设备的固定式发动机中。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庞大基数是内燃机油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汽车工业的稳步发展,内燃机润滑油的需求也将保持增长。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为我国车用润滑油开拓了新的市场。新能源汽车中,混动汽车不仅具备传统的内燃机动力系统,还增加了电动机动力系统,以及符合车辆动力要求的传动系统,所以在润滑油的使用上和传统汽车差异不大,涉及到内燃机油和齿轮油等传动系统润滑油;而纯电动汽车完全由充电电池提供动力,因此不需要用内燃机油,但是变速箱、连接件、减震器、冷却系统和制动系统等部位依然需要传动系统用油。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是润滑油新的市场,并且对润滑油的环保、节能的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3-2018年,不仅润滑油的专利技术申请量保持增长,而且获得专利的公开数量也呈现增长关系。2018年润滑油相关专利数量5276件,预计2019年将达到5398件。

  然而,目前我国的润滑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一、产品结构创新设计能力不够,开发创新系统性、产品系列化和多样性不够;二、产品应用研究不充分,缺乏经验积累;三、与下游客户合作研发的紧密程度不高,产品研究开发、市场开发的周期长、成本高;四、生产的全部过程的精准控制不到位,产品质量波动大,生产的基本工艺及装备技术水平亟待提升。随着我们国家合成润滑基础业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我国合成润滑基础油的技术也在快速进步。

  全合成润滑基础油有极专业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从目前发展状况看,截至2018年,中国润滑业技术分类构成中,关注润滑油自身研制的比例最高,达到37.3%;其次为实用新型专利,达到22.7%;其他如权利要求、润滑油合成物、制备方法等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从专利组别看,截至2018年我国的润滑油专利组别中,发明公开专利最多,其次为实用新型专利。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占全球比重的增加以及经济的成功转型,国民润滑油消费量也会达到或超过全球人均水平,润滑油需求量将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几年中国润滑油市场将以年均近3.5%的增速发展,至2020年,中国润滑油市场总需求将超过1000万吨,其中,车用润滑油需求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7813家,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4.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主要经营业务收入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总利润8393.8亿元,同比增长32.1%,分别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和总利润的12.1%和12.7%。

  随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汽车保有量一直增长,我国润滑业结构发生了较大调整和变革。2009-2012年期间,工业投资激增,工业用油数量激增,造成中国润滑油产销量明显增长,2012年润滑油消费超过850万吨。但投资所带动的增长难以持续,此后经济出现“新常态”,工业润滑油消费量下降较大。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工业特别是乘用车市场迎来的快速地发展,使得国内润滑油产品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工业油比重下降,车用润滑油(内然机油、齿轮油、液压油、自动传动液、润滑脂等)的需求量在快速升高,节能环保、高品质的高端润滑品牌将是未来市场主力。目前润滑业的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保持稳定,如中国石油、龙蟠科技等A股上市公司都预告2019年的业绩将增长30%-40%。

  我国基础油主要供给构成是大型国有炼厂占50%左右,进口30%左右,地方炼化及其他占20%。但是各类原油主要来自于中东等石油主要生产地区,因此,国际的原油价格和基础油的价格成为润滑油价格的风向标。2018年起的中美贸易战,对行业贸易链造成一定影响。

  不过,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实施使得工业制造、钢铁行业、电力行业、金属加工业等快速蒸蒸日上,而人均消费水平等的提高也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水平,而这些产业恰好是我国润滑油最主要的应用市场。但有必要注意一下,目前全世界汽车行业正在面临严峻挑战,这可能对润滑油产生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润滑业的经济指标分为经济效益与行业经济指标两方面。润滑油的成本核算基本公式:重负荷柴油机油调和成本=ε(调和组分的成本×调和组分量),加剂后重负荷柴油机油调和成本=调和成本+添加剂量×添加剂的单价。成本的增加对润滑业的效益影响非常明显。

  2018年,全国润滑油市场总产量在约为641万吨。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止2019上半年基础油市场库存量在963316吨,新增产能较多,市场供应量增加较多,在销售状况持平的情况下,库存量同比增长2.1%。

  市场因素是影响润滑油生产企业区域选址的核心因素。受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全国润滑油生产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华东地区是国内最大的车用润滑油生产地区,华北、华南地区次之。江苏省凭借地理位置及经济优势,成为国内最大的润滑油生产集中地。而重工业产业发达也使辽宁省成为润滑油重要生产地区,省内润滑油厂商承接国内18%润滑油生产。

  2018年,全国润滑油市场需求量增速有所减缓。2018年行业出售的收益下降9.5%,为335.5亿元。润滑油市场的供应量逐渐增加,有一定的供需矛盾出现,即供应量逐渐增加,下游需求却未有明显上扬,因此整体出售的收益下降。

  据海关数据统计,我国润滑油出口数量远远小于进口数量,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润滑油基础油的进口累计数量在152.4087万吨,累计同比上升16.48%;出口量2900.85吨,环比下降5.04%。

  根据海关总署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润滑油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较为稳定,出口数量在9.9-12.6万吨之间波动,出口金额在1.9-2.7亿美元之间波动。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基础油进口总量为259.7万吨。2018年国际原油高位运行,因此,进口基础油的价格长期处在近4年来的高值,进口商的成本压力较为显著。加上人民币宽幅波动、现货市场行情报价环比上涨,基础油进口利润出现多次缩水。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润滑油需求量降至3220万吨,2016年全球润滑油需求量恢复至3873万吨。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润滑油的市场需求量达1413万吨。全球润滑油的消费结构较为稳定,车用润滑油是润滑油最主要的消费品种。

  润滑油市场的发展和需求量的变化总是随各地区市场成熟情况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特点,其中经济发达国家地区的润滑油消费量远高于经济落后国家地区。北美和欧洲是润滑油的主要产地和消费地,但近年来全球的润滑业产能及发展重心正在向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发展中国家转移,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发展中国家市场成为全世界润滑油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地区。

  总体而言,全球润滑油市场近几年将保持增长。2019年需求量将达到4290.3万吨,预计2024年这一规模将突破5000万吨。

  润滑油作为石油产品中的一大类品种,具有技术上的含金量高,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特点,一个国家润滑油使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这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和设备控制状况及生产效率和环保意识的差异。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由于环保与发动机技术进步的双重原因,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生产商趋于减少成本和使用性能更好、质量较高的润滑油。为减少润滑油用量,他们都更趋向于采用天然气合成油或以高度精制基础油为配方的高质量环保型润滑油。

  从世界车用润滑油的发展历史来看,车用润滑油的质量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其发展主要是为了适应汽车设计改进,道路状况改善以及节能环保的社会要求。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延长发动机油换油期、降低对尾气处理装置及对排放影响、提高燃油经济性以及进一步严格的环保法规,都将继续推动车用润滑油质量的发展。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润滑业的竞争将逐步摒弃低端的价格竞争,继而变为产品和品牌的竞争,客户的需求慢慢地向定制化、精细化转化,给润滑油公司能够带来了技术服务能力的新挑战。广泛开展与汽车行业、工业客户的战略合作,将有利于润滑油企业逐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壳牌是一家全球性能源和石化企业集团,在全球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雇佣约 94,000 名员工。19世纪90年代初,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已开始把煤油输入中国,并在香港、上海、广州和厦门建立油库。1950年后,壳牌继续在中国发展,并成为当时唯一一间留在中国经营的西方油公司。1980年,壳牌在北京建立办事处,并伴随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而不断拓展业务,成为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国际能源公司之一。壳牌(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在中国成立。目前,壳牌(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设立多个大区,发展直辖服务网点万余家。

  2018年壳牌实现盈利收入3965.56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净利润21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6%。

  BP于1909年创立,于1973年成立BP中国,是中国油气行业领先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2003年初BP与富华集团合作,在珠海建立了世界级的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基地。BP是中国领先的液化石油气进口及运营企业和唯一参与中国航空油料业务的外资企业,也是中国零售加油站网络的最大外国投资者之一,运作着接近600个加油站。

  2018年总营收约3037.38亿美元,较2017年2445.82亿美元增长24.2%。净利润127亿美元,超过预测的118.8亿美元,较2017年62亿美元增长一倍。

  埃克森美孚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石油天然气生产商,公司在全世界内不仅从事石油的勘探、开采、生产和销售业务,还拥有大型石油炼化基地,每年生产大量的石油化学工业商品,包括聚烯烃、橡胶、薄膜等。目前,公司总共拥有员工71200人,已探明石油储量89.22亿桶、天然气15619.09亿立方米。2017年底,企业具有总市值3544亿美元,旗下拥有134家控股子公司,总股本达42.39亿股,且全部为海外流通股。

  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可大致分为上游、下游和化学品三大板块。上游板块的产品主要有原油和天然气;下游板块产品主要有汽油、石脑油、柴油煤油、航空燃油、重油和润滑油等;化工板块主要有石化产品、聚合物、一般化学品和增塑剂等。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为下游产品,2017年达1846亿美元,在总营收中占78%,而公司EBIT最高的板块为上游板块,占比57%。公司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本土销售在下游、化学品板块中各占40%。2018年埃克森美孚总营收达到2902.11亿美元,同比增长7.7%;净利润达到208.9亿美元,同比增长6%;油气日均产量约380万桶油当量,同比下降约3.3%。

  道达尔业务覆盖润滑油的整个产业链,上游业务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生产,下游业务包括产品运输、炼制与销售以及国际贸易。集团业务遍及180多个国家,拥有员工120,800人,其中在中国拥有近5000名本土员工和逾25家子公司,每年在全球130多个国家中销售润滑油,全球润滑油销量约120万吨。

  道达尔2018年全年净利润较2017年增长33%,达到114亿美元;全年油气产量为277.5万桶油当量/天,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8.1%。2018年油气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80万桶油当量/天,勘探与生产业务调整后净盈利增长71%。此外,道达尔2018年净投资达156亿美元,并通过收购尼利亚Engie的液化天然气资产,成为全世界第二大上市液化天然气供应商。

  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伊始,主要采取两种策略占领市场占有率:一是与中国各地石油公司系统合作的措施;二是跨国公司和OEM结合非常紧密,与国际汽车品牌有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借助国际汽车品牌打入中国市场。他们普遍的经营销售的策略是:(1)“轻”生产,“重”营销:在保障成熟生产的前提下,对价值链上的营销给予更高的关注;(2)注重市场研究:通过科学周密的市场调研,收集和分析中国市场大量的相关信息,确保能够迅速占领市场;(3)实施差异化战略,注重市场细分:找准市场定位,向目标市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4)注重客户关系管理:按照每个客户一直在变化的需求,研制生产新的系列新产品,提供配套服务;(5)实施营销经营管理本土化,提供“中国式”的产品和服务。

  润滑业总体呈平稳发展形态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润滑油表观消费量为610万吨,同比下降9.5%。

  目前看中国润滑油产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预计2019滑油产量将达到629.6万吨,2024年将突破840万吨。

  润滑油基础业竞争较为激烈,目前主要可分为三类:一、跨国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企业,如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该类企业品牌知名度高、研发实力丰沛雄厚、销售渠道广泛,主要是做高端润滑油基础油;二、国内大型石化产业集团,主要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该类企业资产规模庞大、原材料供给充足、产业体系较为完整,主要生产矿物基础油;三、民营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企业,该类企业的经营机制灵活性更好,通过持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完善产品结构,争取细分市场优势地位。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润滑业上游是基础油炼制行业,受原油价格的影响,及润滑油产品的原材料很难有替代品的状况,润滑业对上游原材料行业的议价能力较弱。但我国润滑油生产企业所需基础油主要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等国有企业及另外的地方炼油厂供应,或从国外进口,市场供应充足、基础油市场供大于求。充足的供应市场可能会增加润滑油企业的议价能力。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润滑油企业对下业议价能力也不强。一方面润滑油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能源、冶金、电力电器、化工、船舶、金属加工等行业中的机械设备日常运转及其加工制作的完整过程中,其市场需求量与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紧密关联,行业发展受整个国民经济景气程度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润滑油企业较多,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市场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润滑油产品价格主要受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

  国际竞争品牌最重要的包含,美孚(美国)、福斯(德国)、壳牌(英国、荷兰)、道达尔(法国)等。此外,高端机油品牌开始发力,例如,新加坡进口力集润滑油、JUNE新加坡赛车专用润滑油等润滑油品牌进入中国,瓜分细分市场。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润滑油、润滑脂和添加剂专业化公司。中国石油是国有骨干企业,世界500强排名第三,润滑油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是国内历史悠远长久的润滑油、润滑脂和添加剂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2000年,中国石油按照五统一,一集中的战略成立了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整合推出昆仑润滑油品牌。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石化集团公司下属的润滑油专业生产企业,中国石化为适应润滑油市场国际化竞争而组建的润滑油专业公司,2014年7月1日正式揭牌运营。

  青岛康普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是专业的润滑油与汽车养护用品生产商和服务商,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发展,旗下COPTON(康普顿)品牌润滑油与Roab(路邦)品牌汽车养护品营销网络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连续几年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选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龙蟠石化成立于2003年,相继推出了“净威”SL、SM、SN汽机油、“喜压”CI-4、CJ-4柴机油等主打产品,并且全面强化了高端产品线的布局。

  西安石油大佳润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是西安石油大学下属的科技产业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以特种润滑油、专用油脂为龙头,石油专用工具、油气增产技术及装备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

  玉柴润滑油是其旗下汽车化工业务板块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玉柴润滑油也是国内唯一的由主机厂打造的润滑油品牌。玉柴目前除了北海及重庆两个已投产的基地,2010年大连生产基地已经动工,总投资1.7亿元,占地4.3万平方米。

  潍柴创建于1946年,是目前中国总实力最强的汽车及装备制造集团之一。潍柴动力(潍坊)油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以经营潍柴动力发动机专用机油为主,产品覆盖车用润滑油、齿轮油、气体发动机润滑油等。

  2019年上半年月度进口基础油总量与同期相比,4个月呈现下跌,仅一个月上涨。而2018年与2017年中国基础油进口量同比下降-0.94%、-1%,反映了中国不断减轻对基础油的进口依赖。

  中国基础油进口地区分布方面,进口总量排名前三位的是韩国,新加坡,台湾。韩国基础油进口总量依然稳居第一,2019年1月到5月总量为357,929吨。新加坡排名第二,总进口量254,885吨。第三是台湾,总进口量183,288吨。

  由于目前全球润滑业需求大部分为车用润滑油,而车用润滑油的发动机油需要种类更多、质量更高的润滑油,需要在基础油中添加清净剂、分散剂和粘度指数改进剂来提高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因此,分散剂、粘度指数改进剂和清净剂需求最大。在各类润滑油添加剂中,分散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清净剂3大功能剂占添加剂总消耗量的71%,其中分散剂占比最大,约占全球添加剂需求量的25.1%;其次为粘度指数改进剂,约占全球添加剂需求量的24.2%;清净剂约占全球添加剂需求量的20.9%。

  自20世纪50年代添加剂产业建立起,我国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生产技术并举,历经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在主要添加剂品种上与国外相当,但在产品质量上还有一定差距。国内复合剂配方也在持续开发中,但目前大多分布在在中低端产品,高端复合剂还需要依赖进口。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润滑油添加剂行业的增长机会主要由强制性法规(如提高燃油效率或排放控制相关的法规)驱动添加剂规格配方更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环境问题也在加速汽车润滑油升级,这为市场增长提供了更多机会。中国正在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以解决其主要城市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由于执行强制性的汽车燃油标准,中国燃油质量有了显著改善。中国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的新趋势将是转向低硫和低磷添加剂,以避免对排放控制催化剂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和欧盟政府在燃料排放,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和燃料经济性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也对润滑油的配方有重大影响。新的车用机油配方要求符合这些法规。其中,规范要求使用低黏度润滑油、更高水平的摩擦改善剂,并增加抗氧化和沉积物形成的保护功能。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一些具有较强研发技术和投资实力的大型石油公司考虑到添加剂的供应安全和自身的议价能力,非常有可能以独资或合资的形式建立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单剂产品。目前由于原料和技术的限制,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都选择无灰分散剂、磺酸盐、ZDDP 作为主要的产品,但随着添加剂行业竞争的日渐激烈,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未来非公有制企业会在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品牌认可度方面做相应强化,以便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润滑业主要可大致分为液体润滑剂、半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和气体润滑剂系列,产品有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变压器油、润滑脂、橡胶填充油、冷冻机油等,可应用于汽车、炼化、钢铁、冶金、煤炭、风电、航空航天、造纸等行业,品种多,分类细,产品技术上的含金量高,专业性与针对性强。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骤然加快,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在飞速推出自己的新能源车型以抢占市场,电气化慢慢的变成了汽车产业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对于中国市场来说,2019年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包括购置税调整、新的新能源汽车投资和补贴,以及国VI排放法规的实施等。国VI排放标准将不断推动市场车辆硬件一直在升级,在车辆硬件技术持续不断的发展以及更低油耗的需求压力驱动之下车辆需要全新的润滑油技术以确保硬件正常运行和提供更好的硬件保护。在电气化时代,汽车作为一种机械产品,仍然需要各种各样的润滑油产品来保障自身和相关配套产品的正常运转。由传统内燃机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对于润滑油技术也将产生层出不穷的新需求。向节能、环保、绿色方向发展是大趋势。

  润滑油的质量必然的联系到用户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及经济效益,因此润滑油用户特别是大型最终用户,在选择润滑油供应商时均有严格评审条件,对企业规模、品牌形象、信用等级、质量管理、产品研制、检测检验、生产技术和保障供应能力等方面做综合考察和评审,并进行长期严格测试。一旦进入其采购体系,则双方倾向于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其设备维护的稳定性。因此对于新进入本行业的企业,开发客户成为润滑业较高的进入门槛。

  润滑油产品细分产品繁多、质量发展要求高、升级换代快,技术壁垒突出。每种产品对于粘度、倾点、闪点、抗磨性、抗燃性等指标要求均不同,配方千差万别,需要企业具备富的经验以及先进的调和设备。同时,企业要具有较为齐全的研发检测设备和能够为终端大客户量身定做专业化、个性化产品的研发队伍,从而取得细分市场的优势,以实现更强的盈利能力。润滑油生产企业加工工艺和配方是赢得市场的重要保证。为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需要,要求润滑油生产企业须具备较强的持续研发能力。每种润滑油开发生产都需经过配方筛选、模拟评定、台架试验、行车试验、工业试用等阶段,对新进入者而言,所面临的技术壁垒越来越明显。除了需长时间积累的技术经验,企业还须具备一定规模的生产设备,润滑油生产设备不仅投入大,还必须依照产品要求,结合行业经验单独设计、安装,而新的市场进入者,在生产设备的选择、设计和安装上将面临较大困难。

  随着国家环保法律和法规日趋严格,排放标准提高,环保风暴席卷全国。京津冀和山东地区,一直以来都属于润滑油生产企业的产能集中地,受国家严厉的环保政策影响,这些区域数百家小的润滑油厂,都被迫以关门告终。不只是产能集中地区,全国的润滑油工厂都不同程度面临类似情况,低端产能、落后产能和小散产能面临集中淘汰。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产业升级以及个性化需求,是市场发展的新趋势。行业内企业应紧密跟随需求的变动,不断的提高技术等水平,开发新的产品,成为利润的增长点。由于新产品受技术、质量、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面临新产品研究开发不确定性风险。

  国内基础油市场供不应求,优质基础油是生产高品质润滑油的基础。目前我国基础油产能主要集中于I类基础油及其他基础油。受制于基础油生产加工能力,国产II类、III类基础油尚不能够满足国内润滑油生产企业的需求,需要大量进口。高粘度资源供不应求以及进口成本不断飙升,使得II类高粘度基础油价格一路上涨,这对于下游润滑油企业而言,成本压力巨大。

  润滑业系列新产品有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变压器油、润滑脂、橡胶填充油、冷冻机油等,可应用于汽车、炼化、钢铁、冶金、煤炭、风电、航空航天、造纸等行业。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我们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的深入实施,传统工业被大力改造,钢铁等下业日渐萎靡,对工业润滑油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在车用润滑油方面,传统汽车仍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但车用润滑油市场需求从过去增量发展模式转向高品质发展模式,总量不会有大的增长。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新型的电动汽车润滑油,这对车用润滑油的研发也构成了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世界各大润滑油企业都将我国润滑油市场作为其重点发展的区域,目前国内已形成跨国润滑油公司、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国有公司和地方民营润滑油企业相互竞争的格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全世界内润滑油产业体系升级以及对高品质润滑油的需求持续提高,行业内领先企业将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若企业不能抓住机通及时提升竞争力,应对更为激烈和复杂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将面临下降的风险。

江南官网登录入口

2019-2024年中国润滑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润滑业的产业链相对完善,分为上游的石油初级炼制行业和添加剂行业,中游的润滑油制造,下游的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工程机械、能源化工等润滑油应用行业。根据2013-2018年的数据看,中国润滑业的工业总产值与GDP增长情况基本保持一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国家对环境的关注度提高(如国六排放标准),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延长发动机油换油期、降低对尾气处理装置及对排放影响、提高燃油经济性以及进一步严格的环保法规,都将继续推动车用润滑油质量的发展。未来润滑业的竞争将逐步摒弃低端的价格竞争,变为产品和品牌的竞争,客户的需求慢慢地向定制化、精细化转化,给润滑油公司能够带来了技术服务能力的新挑战。(《2019-2024年中国润滑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200页,可点击下载:

  1.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行业中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下的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列,具体包括全损耗系统用油,脱模油,齿轮用油,压缩机用油,内燃机用油,主轴、轴承用油,导轨油,液压系统用油,金属加工油,电器绝缘油,热传导油,防锈油,汽轮机用油,防冻液,热处理用油,工艺用油,蒸汽汽缸用油,特种油,其他润滑油;

  2.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下的专项化学用品制造行列,具体包括:矿物油用配制添加剂:原油添加剂、燃油添加剂、润滑油用添加剂、防冻剂、解冻剂、其他矿物油用配制添加剂;

  3.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下的石油及制品批发行列(成品油批发和进出口: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其他成品油批发和进出口)、机动车燃油零售行列(机动车润滑油及其他油品零售)。

  按照应用领域,润滑油可分为工业润滑油与交通润滑油。交通润滑油长期占润滑油需求的主要部分,占比约58%,工业油需求量占比约42%。

  润滑业的产业链基本完善,大致上可以分为上中下游环节。产业链上游为石油初级炼制行业和添加剂行业,产业链中游为润滑油制造,产业链下游为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工程机械、能源化工等润滑油应用行业。

  润滑油工业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晴雨表”,与宏观经济和汽车、机械、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国内产业体系的调整,工业增速放缓,必将影响我国润滑油消费需求放缓。

  我国润滑业管理体制为宏观指导及协会自律管理下的市场化竞争体制,从事该行业的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依法管理。

  2016年9月,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促进我国润滑油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发达国家,润滑油消费量与GDP的比例相对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但是作为发展中的国家,我国的润滑油消费量与GDP比例相对不平衡,这其中既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因素,但是更多的原因要归属于我国的润滑油消费不合理以及浪费。目前我国润滑油的消费强度远高于世界平均和发达国家。

  在技术创新的政策驱动下,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呈明显上升态势。2013-201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至3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成为润滑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车用润滑油作为润滑业的重要支柱,随国家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亟需开放更加专业精细的技术,这对行业成本提出更大的挑战。行业领先企业尤其是跨国润滑油企业在技术方面的领先性也对本国润滑油企业提出更高的研发技术要求。根据2013-2018年的数据看,中国润滑业的工业总产值与GDP增长情况基本保持一致。

  根据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截至2018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4000万辆;而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其中汽车2.5亿辆。随着我们国家机动车新增量、保有量以及总行驶里程的持续增加,车用润滑油需求也逐步增加,车用润滑油消费量在未来将继续维持上升的态势。内燃机润滑油是车用润滑油核心品种,主要使用在于汽车、铁路机车、船舶和其他工业机械设备的固定式发动机中。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庞大基数是内燃机油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汽车工业的稳步发展,内燃机润滑油的需求也将保持增长。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为我国车用润滑油开拓了新的市场。新能源汽车中,混动汽车不仅具备传统的内燃机动力系统,还增加了电动机动力系统,以及符合车辆动力要求的传动系统,所以在润滑油的使用上和传统汽车差异不大,涉及到内燃机油和齿轮油等传动系统润滑油;而纯电动汽车完全由充电电池提供动力,因此不需要用内燃机油,但是变速箱、连接件、减震器、冷却系统和制动系统等部位依然需要传动系统用油。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是润滑油新的市场,并且对润滑油的环保、节能的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3-2018年,不仅润滑油的专利技术申请量保持增长,而且获得专利的公开数量也呈现增长关系。2018年润滑油相关专利数量5276件,预计2019年将达到5398件。

  然而,目前我国的润滑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一、产品结构创新设计能力不够,开发创新系统性、产品系列化和多样性不够;二、产品应用研究不充分,缺乏经验积累;三、与下游客户合作研发的紧密程度不高,产品研究开发、市场开发的周期长、成本高;四、生产的全部过程的精准控制不到位,产品质量波动大,生产的基本工艺及装备技术水平亟待提升。随着我们国家合成润滑基础业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我国合成润滑基础油的技术也在快速进步。

  全合成润滑基础油有极专业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从目前发展状况看,截至2018年,中国润滑业技术分类构成中,关注润滑油自身研制的比例最高,达到37.3%;其次为实用新型专利,达到22.7%;其他如权利要求、润滑油合成物、制备方法等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从专利组别看,截至2018年我国的润滑油专利组别中,发明公开专利最多,其次为实用新型专利。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占全球比重的增加以及经济的成功转型,国民润滑油消费量也会达到或超过全球人均水平,润滑油需求量将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几年中国润滑油市场将以年均近3.5%的增速发展,至2020年,中国润滑油市场总需求将超过1000万吨,其中,车用润滑油需求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7813家,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4.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主要经营业务收入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总利润8393.8亿元,同比增长32.1%,分别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和总利润的12.1%和12.7%。

  随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汽车保有量一直增长,我国润滑业结构发生了较大调整和变革。2009-2012年期间,工业投资激增,工业用油数量激增,造成中国润滑油产销量明显增长,2012年润滑油消费超过850万吨。但投资所带动的增长难以持续,此后经济出现“新常态”,工业润滑油消费量下降较大。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工业特别是乘用车市场迎来的快速地发展,使得国内润滑油产品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工业油比重下降,车用润滑油(内然机油、齿轮油、液压油、自动传动液、润滑脂等)的需求量在快速升高,节能环保、高品质的高端润滑品牌将是未来市场主力。目前润滑业的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保持稳定,如中国石油、龙蟠科技等A股上市公司都预告2019年的业绩将增长30%-40%。

  我国基础油主要供给构成是大型国有炼厂占50%左右,进口30%左右,地方炼化及其他占20%。但是各类原油主要来自于中东等石油主要生产地区,因此,国际的原油价格和基础油的价格成为润滑油价格的风向标。2018年起的中美贸易战,对行业贸易链造成一定影响。

  不过,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实施使得工业制造、钢铁行业、电力行业、金属加工业等快速蒸蒸日上,而人均消费水平等的提高也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水平,而这些产业恰好是我国润滑油最主要的应用市场。但有必要注意一下,目前全世界汽车行业正在面临严峻挑战,这可能对润滑油产生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润滑业的经济指标分为经济效益与行业经济指标两方面。润滑油的成本核算基本公式:重负荷柴油机油调和成本=ε(调和组分的成本×调和组分量),加剂后重负荷柴油机油调和成本=调和成本+添加剂量×添加剂的单价。成本的增加对润滑业的效益影响非常明显。

  2018年,全国润滑油市场总产量在约为641万吨。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止2019上半年基础油市场库存量在963316吨,新增产能较多,市场供应量增加较多,在销售状况持平的情况下,库存量同比增长2.1%。

  市场因素是影响润滑油生产企业区域选址的核心因素。受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全国润滑油生产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华东地区是国内最大的车用润滑油生产地区,华北、华南地区次之。江苏省凭借地理位置及经济优势,成为国内最大的润滑油生产集中地。而重工业产业发达也使辽宁省成为润滑油重要生产地区,省内润滑油厂商承接国内18%润滑油生产。

  2018年,全国润滑油市场需求量增速有所减缓。2018年行业出售的收益下降9.5%,为335.5亿元。润滑油市场的供应量逐渐增加,有一定的供需矛盾出现,即供应量逐渐增加,下游需求却未有明显上扬,因此整体出售的收益下降。

  据海关数据统计,我国润滑油出口数量远远小于进口数量,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润滑油基础油的进口累计数量在152.4087万吨,累计同比上升16.48%;出口量2900.85吨,环比下降5.04%。

  根据海关总署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润滑油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较为稳定,出口数量在9.9-12.6万吨之间波动,出口金额在1.9-2.7亿美元之间波动。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基础油进口总量为259.7万吨。2018年国际原油高位运行,因此,进口基础油的价格长期处在近4年来的高值,进口商的成本压力较为显著。加上人民币宽幅波动、现货市场行情报价环比上涨,基础油进口利润出现多次缩水。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润滑油需求量降至3220万吨,2016年全球润滑油需求量恢复至3873万吨。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润滑油的市场需求量达1413万吨。全球润滑油的消费结构较为稳定,车用润滑油是润滑油最主要的消费品种。

  润滑油市场的发展和需求量的变化总是随各地区市场成熟情况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特点,其中经济发达国家地区的润滑油消费量远高于经济落后国家地区。北美和欧洲是润滑油的主要产地和消费地,但近年来全球的润滑业产能及发展重心正在向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发展中国家转移,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发展中国家市场成为全世界润滑油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地区。

  总体而言,全球润滑油市场近几年将保持增长。2019年需求量将达到4290.3万吨,预计2024年这一规模将突破5000万吨。

  润滑油作为石油产品中的一大类品种,具有技术上的含金量高,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特点,一个国家润滑油使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这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和设备控制状况及生产效率和环保意识的差异。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由于环保与发动机技术进步的双重原因,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生产商趋于减少成本和使用性能更好、质量较高的润滑油。为减少润滑油用量,他们都更趋向于采用天然气合成油或以高度精制基础油为配方的高质量环保型润滑油。

  从世界车用润滑油的发展历史来看,车用润滑油的质量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其发展主要是为了适应汽车设计改进,道路状况改善以及节能环保的社会要求。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延长发动机油换油期、降低对尾气处理装置及对排放影响、提高燃油经济性以及进一步严格的环保法规,都将继续推动车用润滑油质量的发展。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润滑业的竞争将逐步摒弃低端的价格竞争,继而变为产品和品牌的竞争,客户的需求慢慢地向定制化、精细化转化,给润滑油公司能够带来了技术服务能力的新挑战。广泛开展与汽车行业、工业客户的战略合作,将有利于润滑油企业逐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壳牌是一家全球性能源和石化企业集团,在全球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雇佣约 94,000 名员工。19世纪90年代初,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已开始把煤油输入中国,并在香港、上海、广州和厦门建立油库。1950年后,壳牌继续在中国发展,并成为当时唯一一间留在中国经营的西方油公司。1980年,壳牌在北京建立办事处,并伴随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而不断拓展业务,成为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国际能源公司之一。壳牌(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在中国成立。目前,壳牌(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设立多个大区,发展直辖服务网点万余家。

  2018年壳牌实现盈利收入3965.56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净利润21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6%。

  BP于1909年创立,于1973年成立BP中国,是中国油气行业领先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2003年初BP与富华集团合作,在珠海建立了世界级的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基地。BP是中国领先的液化石油气进口及运营企业和唯一参与中国航空油料业务的外资企业,也是中国零售加油站网络的最大外国投资者之一,运作着接近600个加油站。

  2018年总营收约3037.38亿美元,较2017年2445.82亿美元增长24.2%。净利润127亿美元,超过预测的118.8亿美元,较2017年62亿美元增长一倍。

  埃克森美孚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石油天然气生产商,公司在全世界内不仅从事石油的勘探、开采、生产和销售业务,还拥有大型石油炼化基地,每年生产大量的石油化学工业商品,包括聚烯烃、橡胶、薄膜等。目前,公司总共拥有员工71200人,已探明石油储量89.22亿桶、天然气15619.09亿立方米。2017年底,企业具有总市值3544亿美元,旗下拥有134家控股子公司,总股本达42.39亿股,且全部为海外流通股。

  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可大致分为上游、下游和化学品三大板块。上游板块的产品主要有原油和天然气;下游板块产品主要有汽油、石脑油、柴油煤油、航空燃油、重油和润滑油等;化工板块主要有石化产品、聚合物、一般化学品和增塑剂等。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为下游产品,2017年达1846亿美元,在总营收中占78%,而公司EBIT最高的板块为上游板块,占比57%。公司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本土销售在下游、化学品板块中各占40%。2018年埃克森美孚总营收达到2902.11亿美元,同比增长7.7%;净利润达到208.9亿美元,同比增长6%;油气日均产量约380万桶油当量,同比下降约3.3%。

  道达尔业务覆盖润滑油的整个产业链,上游业务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生产,下游业务包括产品运输、炼制与销售以及国际贸易。集团业务遍及180多个国家,拥有员工120,800人,其中在中国拥有近5000名本土员工和逾25家子公司,每年在全球130多个国家中销售润滑油,全球润滑油销量约120万吨。

  道达尔2018年全年净利润较2017年增长33%,达到114亿美元;全年油气产量为277.5万桶油当量/天,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8.1%。2018年油气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80万桶油当量/天,勘探与生产业务调整后净盈利增长71%。此外,道达尔2018年净投资达156亿美元,并通过收购尼利亚Engie的液化天然气资产,成为全世界第二大上市液化天然气供应商。

  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伊始,主要采取两种策略占领市场占有率:一是与中国各地石油公司系统合作的措施;二是跨国公司和OEM结合非常紧密,与国际汽车品牌有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借助国际汽车品牌打入中国市场。他们普遍的经营销售的策略是:(1)“轻”生产,“重”营销:在保障成熟生产的前提下,对价值链上的营销给予更高的关注;(2)注重市场研究:通过科学周密的市场调研,收集和分析中国市场大量的相关信息,确保能够迅速占领市场;(3)实施差异化战略,注重市场细分:找准市场定位,向目标市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4)注重客户关系管理:按照每个客户一直在变化的需求,研制生产新的系列新产品,提供配套服务;(5)实施营销经营管理本土化,提供“中国式”的产品和服务。

  润滑业总体呈平稳发展形态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润滑油表观消费量为610万吨,同比下降9.5%。

  目前看中国润滑油产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预计2019滑油产量将达到629.6万吨,2024年将突破840万吨。

  润滑油基础业竞争较为激烈,目前主要可分为三类:一、跨国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企业,如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该类企业品牌知名度高、研发实力丰沛雄厚、销售渠道广泛,主要是做高端润滑油基础油;二、国内大型石化产业集团,主要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该类企业资产规模庞大、原材料供给充足、产业体系较为完整,主要生产矿物基础油;三、民营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企业,该类企业的经营机制灵活性更好,通过持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完善产品结构,争取细分市场优势地位。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润滑业上游是基础油炼制行业,受原油价格的影响,及润滑油产品的原材料很难有替代品的状况,润滑业对上游原材料行业的议价能力较弱。但我国润滑油生产企业所需基础油主要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等国有企业及另外的地方炼油厂供应,或从国外进口,市场供应充足、基础油市场供大于求。充足的供应市场可能会增加润滑油企业的议价能力。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润滑油企业对下业议价能力也不强。一方面润滑油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能源、冶金、电力电器、化工、船舶、金属加工等行业中的机械设备日常运转及其加工制作的完整过程中,其市场需求量与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紧密关联,行业发展受整个国民经济景气程度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润滑油企业较多,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市场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润滑油产品价格主要受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

  国际竞争品牌最重要的包含,美孚(美国)、福斯(德国)、壳牌(英国、荷兰)、道达尔(法国)等。此外,高端机油品牌开始发力,例如,新加坡进口力集润滑油、JUNE新加坡赛车专用润滑油等润滑油品牌进入中国,瓜分细分市场。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润滑油、润滑脂和添加剂专业化公司。中国石油是国有骨干企业,世界500强排名第三,润滑油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是国内历史悠远长久的润滑油、润滑脂和添加剂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2000年,中国石油按照五统一,一集中的战略成立了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整合推出昆仑润滑油品牌。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石化集团公司下属的润滑油专业生产企业,中国石化为适应润滑油市场国际化竞争而组建的润滑油专业公司,2014年7月1日正式揭牌运营。

  青岛康普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是专业的润滑油与汽车养护用品生产商和服务商,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发展,旗下COPTON(康普顿)品牌润滑油与Roab(路邦)品牌汽车养护品营销网络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连续几年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选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龙蟠石化成立于2003年,相继推出了“净威”SL、SM、SN汽机油、“喜压”CI-4、CJ-4柴机油等主打产品,并且全面强化了高端产品线的布局。

  西安石油大佳润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是西安石油大学下属的科技产业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以特种润滑油、专用油脂为龙头,石油专用工具、油气增产技术及装备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

  玉柴润滑油是其旗下汽车化工业务板块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玉柴润滑油也是国内唯一的由主机厂打造的润滑油品牌。玉柴目前除了北海及重庆两个已投产的基地,2010年大连生产基地已经动工,总投资1.7亿元,占地4.3万平方米。

  潍柴创建于1946年,是目前中国总实力最强的汽车及装备制造集团之一。潍柴动力(潍坊)油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以经营潍柴动力发动机专用机油为主,产品覆盖车用润滑油、齿轮油、气体发动机润滑油等。

  2019年上半年月度进口基础油总量与同期相比,4个月呈现下跌,仅一个月上涨。而2018年与2017年中国基础油进口量同比下降-0.94%、-1%,反映了中国不断减轻对基础油的进口依赖。

  中国基础油进口地区分布方面,进口总量排名前三位的是韩国,新加坡,台湾。韩国基础油进口总量依然稳居第一,2019年1月到5月总量为357,929吨。新加坡排名第二,总进口量254,885吨。第三是台湾,总进口量183,288吨。

  由于目前全球润滑业需求大部分为车用润滑油,而车用润滑油的发动机油需要种类更多、质量更高的润滑油,需要在基础油中添加清净剂、分散剂和粘度指数改进剂来提高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因此,分散剂、粘度指数改进剂和清净剂需求最大。在各类润滑油添加剂中,分散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清净剂3大功能剂占添加剂总消耗量的71%,其中分散剂占比最大,约占全球添加剂需求量的25.1%;其次为粘度指数改进剂,约占全球添加剂需求量的24.2%;清净剂约占全球添加剂需求量的20.9%。

  自20世纪50年代添加剂产业建立起,我国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生产技术并举,历经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在主要添加剂品种上与国外相当,但在产品质量上还有一定差距。国内复合剂配方也在持续开发中,但目前大多分布在在中低端产品,高端复合剂还需要依赖进口。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润滑油添加剂行业的增长机会主要由强制性法规(如提高燃油效率或排放控制相关的法规)驱动添加剂规格配方更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环境问题也在加速汽车润滑油升级,这为市场增长提供了更多机会。中国正在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以解决其主要城市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由于执行强制性的汽车燃油标准,中国燃油质量有了显著改善。中国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的新趋势将是转向低硫和低磷添加剂,以避免对排放控制催化剂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和欧盟政府在燃料排放,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和燃料经济性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也对润滑油的配方有重大影响。新的车用机油配方要求符合这些法规。其中,规范要求使用低黏度润滑油、更高水平的摩擦改善剂,并增加抗氧化和沉积物形成的保护功能。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一些具有较强研发技术和投资实力的大型石油公司考虑到添加剂的供应安全和自身的议价能力,非常有可能以独资或合资的形式建立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单剂产品。目前由于原料和技术的限制,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都选择无灰分散剂、磺酸盐、ZDDP 作为主要的产品,但随着添加剂行业竞争的日渐激烈,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未来非公有制企业会在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品牌认可度方面做相应强化,以便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润滑业主要可大致分为液体润滑剂、半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和气体润滑剂系列,产品有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变压器油、润滑脂、橡胶填充油、冷冻机油等,可应用于汽车、炼化、钢铁、冶金、煤炭、风电、航空航天、造纸等行业,品种多,分类细,产品技术上的含金量高,专业性与针对性强。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骤然加快,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在飞速推出自己的新能源车型以抢占市场,电气化慢慢的变成了汽车产业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对于中国市场来说,2019年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包括购置税调整、新的新能源汽车投资和补贴,以及国VI排放法规的实施等。国VI排放标准将不断推动市场车辆硬件一直在升级,在车辆硬件技术持续不断的发展以及更低油耗的需求压力驱动之下车辆需要全新的润滑油技术以确保硬件正常运行和提供更好的硬件保护。在电气化时代,汽车作为一种机械产品,仍然需要各种各样的润滑油产品来保障自身和相关配套产品的正常运转。由传统内燃机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对于润滑油技术也将产生层出不穷的新需求。向节能、环保、绿色方向发展是大趋势。

  润滑油的质量必然的联系到用户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及经济效益,因此润滑油用户特别是大型最终用户,在选择润滑油供应商时均有严格评审条件,对企业规模、品牌形象、信用等级、质量管理、产品研制、检测检验、生产技术和保障供应能力等方面做综合考察和评审,并进行长期严格测试。一旦进入其采购体系,则双方倾向于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其设备维护的稳定性。因此对于新进入本行业的企业,开发客户成为润滑业较高的进入门槛。

  润滑油产品细分产品繁多、质量发展要求高、升级换代快,技术壁垒突出。每种产品对于粘度、倾点、闪点、抗磨性、抗燃性等指标要求均不同,配方千差万别,需要企业具备富的经验以及先进的调和设备。同时,企业要具有较为齐全的研发检测设备和能够为终端大客户量身定做专业化、个性化产品的研发队伍,从而取得细分市场的优势,以实现更强的盈利能力。润滑油生产企业加工工艺和配方是赢得市场的重要保证。为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需要,要求润滑油生产企业须具备较强的持续研发能力。每种润滑油开发生产都需经过配方筛选、模拟评定、台架试验、行车试验、工业试用等阶段,对新进入者而言,所面临的技术壁垒越来越明显。除了需长时间积累的技术经验,企业还须具备一定规模的生产设备,润滑油生产设备不仅投入大,还必须依照产品要求,结合行业经验单独设计、安装,而新的市场进入者,在生产设备的选择、设计和安装上将面临较大困难。

  随着国家环保法律和法规日趋严格,排放标准提高,环保风暴席卷全国。京津冀和山东地区,一直以来都属于润滑油生产企业的产能集中地,受国家严厉的环保政策影响,这些区域数百家小的润滑油厂,都被迫以关门告终。不只是产能集中地区,全国的润滑油工厂都不同程度面临类似情况,低端产能、落后产能和小散产能面临集中淘汰。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产业升级以及个性化需求,是市场发展的新趋势。行业内企业应紧密跟随需求的变动,不断的提高技术等水平,开发新的产品,成为利润的增长点。由于新产品受技术、质量、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面临新产品研究开发不确定性风险。

  国内基础油市场供不应求,优质基础油是生产高品质润滑油的基础。目前我国基础油产能主要集中于I类基础油及其他基础油。受制于基础油生产加工能力,国产II类、III类基础油尚不能够满足国内润滑油生产企业的需求,需要大量进口。高粘度资源供不应求以及进口成本不断飙升,使得II类高粘度基础油价格一路上涨,这对于下游润滑油企业而言,成本压力巨大。

  润滑业系列新产品有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变压器油、润滑脂、橡胶填充油、冷冻机油等,可应用于汽车、炼化、钢铁、冶金、煤炭、风电、航空航天、造纸等行业。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我们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的深入实施,传统工业被大力改造,钢铁等下业日渐萎靡,对工业润滑油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在车用润滑油方面,传统汽车仍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但车用润滑油市场需求从过去增量发展模式转向高品质发展模式,总量不会有大的增长。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新型的电动汽车润滑油,这对车用润滑油的研发也构成了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世界各大润滑油企业都将我国润滑油市场作为其重点发展的区域,目前国内已形成跨国润滑油公司、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国有公司和地方民营润滑油企业相互竞争的格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全世界内润滑油产业体系升级以及对高品质润滑油的需求持续提高,行业内领先企业将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若企业不能抓住机通及时提升竞争力,应对更为激烈和复杂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将面临下降的风险。

X瞬干胶|ab胶|pur热熔胶|导电胶|硅胶|uv胶胶水生产厂家-欢迎使用江南全站App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sz-goel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